同志们:
2011年暑期科级以上干部研讨班即将结束,这次研讨班紧紧围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这个主题,经过三天半的研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面我就这次研讨班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这次研讨班的基本情况和突出特点
1、按照学校决定召开这次研讨班的计划,应参加人员112人,实际未参加人员6人,部分参加的人员16人。近90名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了全部研讨活动。
2、这次学习班,主题明确,工作安排紧张有序,阶段层次清楚。在学习中全体参会同志除了学习指定的有关材料外,有的组还增加了自选内容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广泛性,有利于参加学习人员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宏观政策的了解、认识和把握。
3、这次研讨班的突出特点是教学单位与机关管理部门的交叉分组,分别研讨各自的问题。机关、后勤、保卫部门的同志们直接参与教育教学有关问题的研讨,对机关管理部门的同志们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了解和准确掌握教育教学现状的机会,还是一次管理服务教学的机会。同时教学部门直接参与机关部门的规章制度修订的研讨,有利于直接表达教学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使制定和修改的规章制度更能贴近教育教学、教师工作、学生工作的管理实际。
4、刚才7位同志的发言和汇报,通过不同侧面了解了学习和讨论给我们现在工作带来的思考、启发和指导。他们代表性的发言,使我们在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术实践上有了一定的新思考、新认识、新提高,可以进行新尝试。为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建特色,十年创一流”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认识基础和工作基础。
5、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定向、定位的研讨中,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管有不同观点、不同看法,甚至不同的争论,但都是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进行的。在学校规范规章制度的研讨中所有的同志更是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突出的体现了认真、热烈、积极、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6、在这次规章制度的修订的研讨中,党务系统、学生工作等组完成了38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人事、财务系统组完成了11项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教育教学、科研等组完成了15项规章制度的修改;后勤、保卫组完成了8个类别的规章制度的修订研讨。余下没有完成的规章制度修订、补充等工作将在近期全部完成。
二、关于推进研讨班部分研讨成果的落实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一些问题的想法
1、按照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定位、计划和工作部署,紧密的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继续深入的、扎实的进行每个学院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调整和修改工作。此项工作要自我组织、自觉组织、自行组织并落实。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和协助,特别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原则规定必须明确,要求必须明确,指导性数字必须明确。
2、为了建设一流民办高校,必须及早动手,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工作拟订并落实具体的规划和细致的、分步实施计划。比如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现在不是人数能不能达到,而是能不能聘到满足我校创办一流大学需要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培养我们自己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问题。再如,体现和表征我们是一流的民办高校的,必须有一流的“三本进,二本出”的毕业生问题。还如,要成为一流的民办高校必须有经得住时间检验稳定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有相对一流的精品课、优秀课,有稳定的优秀教学团队,有一流科研文章和科研成果问题等等。
3、为了继续保持和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稳定、巩固和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学校原有的实习实践基地的恢复、新的建设和提高工作。要在原有的动手车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理念,增设新的项目,内容有新的突破,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的结合上有大的提升。要真正实现动手功能、实践功能,给学生提供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培训基地的功能。
4、关于研讨问题中的“3+1”问题:
关于“3+1”问题提出的起因。首先,大家知道近几年来,由于有关部门和已经形成的社会毕业生招聘工作的潜规则的影响,使每年的11月前后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止的毕业生找工作大潮。几百万翌年的毕业生涌动在不同高校和不同城市之间。使得学校第四学年第七学期的教学处在无序之中,管理处在混乱之中,教师处在无奈之中。其次,由于几乎所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教学计划中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累计教学时间都达到了教学计划规定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以上或左右。再次,由于学校教学内容体系、课程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与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正在使用的新知识之间的不一致性和滞后性,导致为毕业和就业“零衔接”的应急应对措施——三年在校集中学习理论知识,一年集中下去实习、实践和搞毕业设计,甚至在工作单位做毕业答辩,已经成为部分学校的一种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验。
关于此次学校提出“3+1”或类似“3+1”教学形式直至涉及的人才培养模式研讨的初衷和想法:首先,必须破解当前学生培养中第四年级教学工作、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形式的、外在的);其次,根本的是必须利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质的,内在的)来解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难题和走出困境。第三,了解和掌握有可能实施这种或类似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利于正确决策和指导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拿出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工作要求。最后,无论实施哪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形式都不能一刀切,都不能大帮哄。教育和企业的管理行为不是一回事,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必须明确不按教育规律办学是要受到教育的惩罚的,是要受到社会谴责的,是要贻害一批学生的。因此下一步各个学院要继续进一步深入的调研、研讨和论证,拿出符合本单位切实可行、稳妥的改革方案,经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后实施。机关相关部门也要就此项工作调研相关学校,了解他们实施的成果和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和专业拿出分类指导意见。
三、关于研讨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1、关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考问题,在学校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十分明确,即“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三个突破、四项建设、五个保障”。在搬迁后的一年里的几次干部会议上都已经进行过讲解,此次研讨班又要求大家学习十二五规划,大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学校三步走的阶段性任务和要求是与学校战略思考相一致的,是学校战略思考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学校章程中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问题:一些同志在研讨中,特别是在学习了章程以后,提出其中个别但也是原则的问题,比如两级管理问题,为什么没有明确并细说。学校章程是按照教育部规范格式结合本校实际拟订的;章程具有其时限性,可以根据发展情况进行修改;章程是管理体制式的法规,一般不是运行机制规范。因此,不对运行机制做详细论述,比如章程中列举了机关管理部门和它的主要职责,而却没有叙述全部职责。但在学校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的有关文件中必须详细、明确,责任到岗位、到人头,这就是章程内容和运行机制内容的不同点。
3、关于影响学院发展或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研究和制定学院十二五规划之时,我们明确了制约学院教育教学发展既主要是制约人才培养的三个瓶颈(内部的、自我的),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指导思想和途径。对于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内部的、外部的,或者说有些不是我们能够决定和解决的),在这次研讨会上有些同志提出并有所思考这是非常好的。这说明通过学习研讨,确实掌握了上级精神,特别是国家关于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未来可能进行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可能实施的经费资助等,给我们提出并督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上有了思想认识上的提高。根据我的学习和三年来学校工作的感受,我认为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一是,领导班子和主要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办学理念还停留在一般办学、常规办学的基础上,没有脱离已经形成的公办学校办学思想、行为的桎梏;二是我们的干部队伍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工作水平,特别是治校能力远远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三是教师队伍是学院向一流民办大学冲刺的关键,教育教学靠教师、科研靠教师,成果靠教师,人才的培养质量靠教师,这是制约学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四,国家政策倾斜、指导和领导机关的正确认识民办教育、支持民办教育是外部环境的最大制约。今天进行的研讨,思想统一,工作分析、论证,就是要做在国家新政策出台之前,抢占先机(事实上已经不太前了)做好自己的基础工作,不等不靠,在机遇来临之时,我们有充分的准备,就一定能得到该得到的一切优惠,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创造最佳条件。
同志们,我们的这次研讨班集中研讨已经结束,后面的工作将按照这次研讨的指导思想和主题,继续进行和落实,希望各院各部门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抓紧时间做好应该做的工作,真正从实际行动上,把起始工作做扎实、做细致,不留遗憾,通过不懈努力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建特色,十年创一流”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