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实现十二五战略思考:实现一个目标,推进个转变,实施三个突破,抓好四项建设,做到五个保证。并为实现该战略目标确定了三步走的方针,即三年打基础,五年创特色,十年争一流。组织全院科级以上干部进行研讨,结合土木工程学院的实际谈两个问题。
一、3+1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3+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1、理论教学是3,实践教学是1,就是3+1。据这个条件我们所有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都大于1,我们由原来的理论教学7,实践教学3,调整到理论教学6,实践教学4。
2、三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的实践,即3+1。这里边一年的实践,解决最困难。一般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因此很难实施3+1。
3、 三年在校学习,通过企业招聘,实现一年企业实践,实现3+1。我们学院幕墙工程专业方向就是按这种模式运行。运行这个模式的前提是企业需要改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级初就能进行就业的招聘。为实施一年的实习奠定了基础。
(二)对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完善幕墙工程方向3+1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将该专业方向变成品牌专业。
1)幕墙工程方向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幕墙工程专业已实施了两年,10届47人,11届76人,12届118人。
大一大二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上学期完成建筑工程方向主要专业课,如: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结构原理等课程。大三下学期完成幕墙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大四开学用4—6周将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完成,同时进行在企业就业招聘。大约国庆节后到企业实践,完成: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幕墙设计课程设计、幕墙施工课程设计、幕墙工程造价设计。
2)由3+1人才培养模式过渡到品牌专业
① 品牌的含义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对于品牌专业来说,它是区别于其它专业,及其家属和社会对该专业的情感价值和极高的认可度,满意度。我们就是要把幕墙工程专业办成上述所说的品牌专业,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带动其它专业的发展,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② 打造幕墙工程品牌专业还需创造的条件
a. 师资队伍要满足品牌专业的要求
从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三个方面都要满足要求,整个师资队伍学术水平,教课水平等都很优秀,是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b. 要引进该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企业或其它院校聘这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以满足品牌专业的需要。
c. 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外,还要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不同类型幕墙结构的实体室等。
2.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3+1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用建筑工程方向08级试点班(36人),进行到企业一年实践的试点
在08级大三结束后,大四(第七学期)在校学习六周课,大约国庆节后到企业实践,力争在校六周内企业来校招聘,做到签协议式的就业实践,若不能实现也到校外实习基地去实践。
2)除试点班之外的建筑工程方向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用六周时间将几门选修课大约在10月中旬结束,结束后一直到学期末全是课程设计。第八学期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从内容上看全是实践类课程,只是全在学校没有到企业,也可以说是一种3+1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建成后,可以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绝大部分的实践课程,包括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就形成了三年理论为主的学习,一年校内实践基地实践,形成一种3+1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又能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是一种当前形式下较好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实施3+1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
1.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增强,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培养了学生工程意识,实现了与企业的零对接,深受企业欢迎。
3. 带动就业,使就业率达到100%。
4. 毕业设计满足了教育部对普通高校50%结合生产做毕业设计的要求。
二、特色建设
(一)特色的含义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
(二)土木工程专业五年建特色的想法
第一、墙工程专业方向3+1的人才培养模式,进步发展到定单式的培养或与企业联合办学,将该专业方向办成品牌专业。
第二、在实践教学基地群的建设和利用,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上建特色。
1.完善、新建实验室,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少于实验总数的30%,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其基地包括大学生设计所、施工平台、造价平台、监理平台、幕墙平台五个方面。让学生在平台上自己动手设计题目,教师批准后,可计入适当的学分或免修某门课程。如:大学生设计所合格者可免修PKPM软件应用课,通过该基地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达到与企业的零对接。
3.在学校建的动手车间中恢复实体室,并增加动手部分,为专业理论课增加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理论的理解。通过动手部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与实践方面建特色,走出一条培养三本学生的路子。在已进行的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深入研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以及明确有效性评价的指标,为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起推动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