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必要性和一个可行性的分析

时间:2011-08-25浏览:1191

一   公共艺术学院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分析
(一)“3+1”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
  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员工难聘,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一职难求,这种社会性的人才供需矛盾,直接指向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重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在人才培养社会跟踪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的领导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比较严重。艺术设计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即没有实践经验,也不了解施工比较普遍。刚出校门的学生企业花钱培养一、两年常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去岗空,因此大多用人单位不接受刚毕业的大学生。
我们在人才培养社会跟踪中也发现,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学非所用较为普遍,跑工程(揽活)、专职下工地,比比皆是,脏、累、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常常致使部分同学彻底放弃所学专业,改行屡见不鲜。
目前,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解决学生实践问题的方式大多依赖于毕业实习,据我们调研后的不完全统计,在毕业实习环节,真正在相关行业实习的学生不到50%,因此尽管大多数学校有关学生实习的校企协议很多,但实效不大,多为官样文章。
  造成这种所谓的毕业实习,真正是实际不习的现象,有社会原因,也有学生主观因素。我们在走访学生实习单位时感觉到,绝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里也包括有用人意向的企事业,由于种种原因也同样如此。
  因此,如何将实训内容纳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真正贯彻落实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倡导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职业素质体系相融合”的育人思路在我院迫在眉睫。
(二 )“3+1”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
  我国的民办高校,目前大多数是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尽管独立学院转设民办高校后已进入普本院校的行列,由三本升为二本,但在比较长的一定时期内民办高校依然处于国办二本的末端,我们必须应该有这个认识。因此,国办二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不应该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培养“位于研究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之间并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动手能力强、应用能力强应该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体现我校“学科知识体系与职业素质体系相融合”育人思路的核心。
  公共艺术学院在四个专业八个方向中,目前室内设计已定为“3+1”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专业。结合认识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确保08级室内设计所有学生在2012年离校前系统的跟一个工程。强化提升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认知力和职业素质,检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本次实训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之上摸索经验教训,再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正课程大纲,力争五年内在可行的专业或方向上全面实施“3+1”按时优质完成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为学校五年建特色充实基础。
二   设置“文化产业学院”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外文化产业及国内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文化”是个大概念。“文化”是指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财富从“产业”的角度说,不仅单纯的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特指精神物化而形成的产业,最终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为目的。                           
  文化产业在国外已不是新话题。文化产业的概念最初产生于英国,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就提出“新英国”这样一个构想,并希望借此改变英国老工业帝国陈旧落后的形象。布莱尔还着手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小组,并亲自担任了主席,推进文化、个人原创力在经济中的贡献。在“新英国”计划中,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领域有着崇高的地位。
  英国的文化产业主要涵盖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业及表演艺术等十三个领域。文化产业使伦敦在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础上,日益成为了引领世界创意潮流的中心。
  文化产业在国内目前还属新兴产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因此文化产业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人才需求空间广阔。
(二)国内高校目前设置文化产业专业的基本特点
1、重点大学设置的文化产业学院,目前基本是研究机构。
2、国办省属大学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基本是设在分院里的一个系(教研室),而且设置的专业也十分有限。
3、真正能称得上为文化产业培养人才的是高职院校。
4,选择开设专业的基本倾向是根据院校自身优势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三)设置“文化产业”学院的可行性
1、造型艺术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可以称之为核心。
公共艺术学院经十年努力目前我们已发展到了四个主力专业八个方向,在未来五年内发展到12个方向或专业是有保障的,她必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学院的重要支撑。
2、以我们现有的几个专业为基础,在充分发挥我们自有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比较好的向文化产业的其它领域扩展专业设置,以使文化产业学院名符其实。
3、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在借鉴其他院校办学的基础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