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智教未来丨长春建筑学院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第十一期)

发布者:主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7-10浏览次数:10

为贯彻学校“三个三”发展战略部署,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处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系列工作坊。活动聚焦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学校和各教学单位轮流承办的形式,着力打造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共同体。第十一期活动由电气信息学院承办。

近日,电气信息学院举办“AIGC 时代的‘教’与‘学’—AI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题工作坊,特邀吉林大学教授黄岚作主题分享,学院全体教师参与学习研讨。

黄岚教授以大语言模型为切入点,通过PPT系统阐释了AIGC的概念与核心技术,结合文章、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案例解析,并现场演示了AIGC在教学模式中的创新应用。

1.AIGC重塑教学范式

黄岚教授现场展示了AIGC技术如何推动教学从教师主导转向人机协同:通过智能备课系统,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一键生成个性化教案框架,并实时调整内容比例;在习题设计环节,系统能基于知识点和学情数据自动生成分层习题集,教师还可利用错题智能反推功能生成针对性训练;借助实时课堂数据分析面板,教师能够直观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些创新应用显著提升了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效率。

2.学习模式的智能化转型

黄岚教授重点展示了AIGC如何赋能自主学习:虚拟导师能实时推送个性化解析视频,精准识别学生知识盲区;互动式知识图谱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呈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智能评测系统生成的诊断报告不仅能分析错因,还能推荐针对性练习。通过学习,教师们反馈,学习建议更加精准实用,这些智能工具的应用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型。

3.教育公平与伦理挑战

黄岚教授在研讨中强调,AIGC技术既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利器,也带来新的伦理挑战。她指出,AIGC通过云端平台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她也提醒要警惕算法偏见、数据隐私等技术风险,现场演示了如何启用隐私保护机制。多位教师表示,在使用AI工具时,最担心的是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育人本质。为此,黄教授呼吁建立AI教育应用的伦理规范,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教育本质。

本次工作坊为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黄岚教授与教师们深入探讨AI赋能教育的发展趋势,就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创新达成共识。这些前瞻性思考有力推动学院构建AI赋能的智慧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电气信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处

初审:钟至柔

复审:李睿

终审:李英杰